廣西合浦:奏響絲路S包養價格古郡發展最強音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15ba016cb27.84628721.

原標題:合浦 奏響絲路古郡發展最強音

曾俊峰 管林華 林啟波

機聲隆隆,一條條向海之路正在鋪就;漢韻綿綿,“海絲”旅游帶不斷升溫。在快速轉動的工業生產線上,在長勢喜人的田野中、在異軍突起的特色小鎮里……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合浦縣,搶抓開放開發歷史機遇,充分釋放向海潛力和活力,奏響發展強音。

文旅融合 擦亮城市新名片

具有環保功能的西漢羽紋銅鳳燈、國內出包養網土最早的波斯陶壺、形象栩栩如生的東漢銅馬、晶瑩剔透的水晶瑪瑙……一件件讓游客流連忘返的精美文物,生動再現了包養網合浦作為中國早期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

合浦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縣城周圍方圓7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下,漢墓藏包養量達上萬座,保存數量和完好性為國內之最。在已考包養網古發掘的1200座漢墓中,出土“舶來品”文物就達1300多件(套),這些漢代舶來品成為記載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

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合浦實施“旅游旺縣”戰略提供源源不包養網斷的題材,成為“文化”和“旅游”融合最好的依托。一年多來,合浦文旅建設不斷提速:相繼設立合浦縣申遺中心、合浦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批重量級學術研討會舉行包養,海絲文化內涵進一步充實,合浦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歷史地位更加鞏固;繼去年11月合浦漢墓群與漢城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后,今年9月1日《北海包養市合浦漢墓群保護條例》也正式施行,合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包括海絲首港項目、海山半島生態旅游項目、曲樟客家旅游小鎮項目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一批高級別的農家樂和鄉村旅游區的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今年1至11月,合浦接待游客數量增長43.8%,實現旅游總消費增長27.包養6%。建設旅游項目17個,總投資32億元,在建旅游設施13個,總投資18.6億元。游客人數、旅游總消費持續增長,實現新突破,合浦縣正在建設和計劃建設的旅游項目數較多、投資較包養網大,有效地拉動了旅游消費和該縣的經濟增長。

產城互動 打造包養產業發展新高地

產業是基石,向海是優勢。

合浦區位優勢獨特,資源豐富,縣域海岸線廣西第一,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今年以來,該縣抓緊編制《合浦縣向海經濟發展規劃》,積極謀劃合浦工業園區“產城互包養動”試點;以月餅小鎮、海絲首港、濱海公路大風江至高德段項包養目為切入點,扎實推進廉州灣新城建設;依托龍港新區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建設東港新城。加快推進鐵山東港等港口建設,打造向海經濟重要基礎依托。

通過包養網積極推進“一區兩園兩港”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加速推動新舊產能轉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截至目前,鐵山東港產業園起步碼頭、龍騰路、海發路、欖根路等項目建設正在推進;合浦工業園“一鎮兩園”項目加快推進,月餅小鎮成功入選廣西首批特色小鎮名錄,建設初具規模,部分入駐并包養已經開始試產;林產加工循環經包養濟產業園已引進13個產業項目,其中理昂熱電、廣林木業已竣工投產。投資100億元的合浦-嘉善現代產業園項目落戶合浦,擬投資9億元以上在合浦縣建設高端木業產業園。而在海洋特色產業方面,合浦依托鐵山東港產業園、合浦工業園等區位優勢和政策疊加優勢,規劃發展健康食品飲料、海洋食品產業、海洋漁業、海洋裝備制造與資源深加工業、海洋旅游業、海洋新興產業等海洋經濟六大支柱產業。

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合浦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公路建設方面,大力配合推進南北高速(欽州至北海段)改擴建、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濱海公路包養網山口至沙田支線等項目;鐵路建設方面,全力配合推進合湛高鐵項目建設,配合做好合浦至鐵山港鐵路、玉林至北海城際鐵路、貴港至北海城際鐵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港口碼頭建設方面,加快鐵山東港欖根作業區系列泊位工程等港口建設。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合浦縣領導帶隊外出招商推介達40多次。新簽約項目26個,已簽項目合同投資額228億元。其中,總投資4億元的杭州分數科技等3個項目已落戶合浦——嘉善現代產業園、總投資32億元的萬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態產業園、投資8億元的萬達廣場項目、投資60億元的新福興集團玻璃制品生產項目、投資10億元的信義玻璃集團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心項目等。今年1-11月,合浦縣推進區、市重點項目開竣工52個,全縣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達52個,同比增長23.1%。

聚力決勝 脫貧攻堅出實效

幾年前,閘口鎮山貝村民韓玉全全家的生活,依靠一畝多玉米地和打零工維持。而今,通過當地扶貧資金,他養起50頭生豬,開始有了穩定的產業收入,日子日漸紅火。像這樣的事例在合浦還有很多。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合浦縣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抓緊抓實。

合浦縣不斷拓寬精準脫貧攻堅思路和方法,緊緊抓住產業脫貧路子,聚焦重點難點,補齊短板弱項,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包養網致富。豇豆、包養水果、辣椒、各類蔬菜和水產養殖是合包養網浦的特色農業產業,合浦縣通過打造“萬畝豇豆產業基地”“萬畝水果產業基地”“萬畝水產養殖基地”,安排農民和貧困戶務工,帶動貧困戶發展種養包養網產業,助推貧困戶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如“萬畝水果產業基地”,每年安排農民和貧困戶15000多人(次)務工,其中貧困戶農民工600多人次,貧困戶務工年人均收入2.4萬元。

實施轉移就業扶貧,實現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扶貧。出臺《合浦縣“脫貧攻堅”貧困戶轉移就業交通補貼實施方案》,按在本鄉鎮就業、縣內就業、市內縣外、市外區內、區外等5個區域,給予不同等次標準的交通補貼。2016年以來,全縣實現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有12200人,實現了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脫貧致富。

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助推脫貧。合浦縣發揮民營企業多的優勢,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大力實施“百企扶百村”活動。2016年以來,全縣直接參與脫貧幫扶的企業達到70家,包養實施幫扶項目566個。其中本地企業50家,實施幫扶項目364個,本地企業投入幫扶資金達16938.4萬元,受幫扶村208個,受幫扶貧困人數11217人。

截至2017年,合浦已連續兩年圓滿完成年度包養脫貧摘帽目標任務,順利通過自治區的實地核驗,其中,2016年順利通過國家組織的省際包養網交叉核驗。被評為2016—2017年度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同心攜手 開創教育均衡發展新局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衡量一個地方教育發展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便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程度。因長期以來投入不足,占據合浦縣學校85%的鄉村學校,基礎設施薄弱日益凸顯。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合浦推出一系列舉措,推動教育發展躍上新臺階。

自2016年以來,合浦縣推進校園布局完善優化,初步形成學校布局合理、辦學規模適度、資源配置均衡、城鄉一體、同步發展的教育新格局;為解決鄉村學校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投入4.37億元,組織實施311個項目,總建筑面積18.8萬多平方米;為加快教育技術裝備建設,投入資金1.3億多元,為342所學校安裝教學儀器設備,添置了圖書131.8萬多冊,為309所中小學和教學點接入寬帶網絡;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合浦還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按照“一校一品”要求,合浦縣的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開展“綠化”“美化”改善工程,每一所學校都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目前,形成了以沙田中學海文化、公館南山小學的紅色文化、廉州小學的書香文化等為代表的校園文化特色,合浦縣學校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自2016年以來,合浦縣通過人才引進和“走出去”等多措并舉,持續優化教師專業結構,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三年來,大力招聘緊缺學科教師和引進教育人才,共招聘教師980名,引進31包養網名高等師范院校人才。通過實施強化和規范教育教學管理、扎實推進教育教學包養改革、堅持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抽查制度等措施,合浦縣的教育基礎不斷夯實,素質教育健康發展。三年來,合浦縣高考上包養網一本線人數居北海市第一,全縣一本上線人數逐年遞增。

此外,合浦縣積極推進教育惠包養民工作。三年來,合浦縣共發放資助金9865.5萬元,受益貧困生14.45包養萬人次,發放生源地助學免息貸款1.74多億元,包養網解決困難家庭學子上學2.53萬人次,包養網妥善解決5658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合浦縣委宣傳部提供)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